第十八章(三合一)(1 / 2)

学期的最后一天,薛步婉还在看着历史书,无他,期末考试第一场就是历史,怎么说都得看一看让自己的分数好看一些。

虽说理科生似乎抛去政史地来排名,在全市范围内还是用的九科全科,别的学校都没有提前分科,就等着这一场全市联考想要自己的学生考得好看一些,唯独薛步婉的学校敢于在高一上学期的期中就分科。

主打就是一个勇字。

惹得薛步婉班上的那群理科生苦不堪言,看着这九科的往届试卷就烦,还要背这背那,顾上了语文和生物这头,顾不上政治和历史的那头,手忙脚乱恨不得直接掀桌走人。

进入考场的前一刻,谢不晚还在挣扎 这个政史地考砸了真的不会被说吧不会被说吧

薛步婉无语凝噎,大家都没有看政史地,差的一样差,怎么可能还会给你计算分数,而且人家政史地的任课老师自己还有文科班要管呢,哪有那个闲工夫管你这个理科生。

“真不会,你都是理科生了,高考又不考政史地,谁管得上你一个理科生考得咋样还不如关心你的物化生去。”她将历史复习资料放进书包里,表面沉着冷静地走入考场。

让谢不晚连连惊叹到底还是历史爱好者,瞧这模样都不慌的。

其实他并不知道的是,薛步婉心里还在请求历史之神保佑她,从前一天晚上一直求到了现在。

地府的抢答大会也布置好场地古代书院的样子,每个人面前还有一个类似于按键的东西,以方便抢答,准备就绪,就等着薛步婉那边开考,同步进行答题。

一阵清亮的音乐声后,毫无感情的女声在地府响起

欢迎来到地府第一届一站到底大会,本次题库为现代历史考试试卷,包括但不仅限于中国古代史,做好准备以后,请确定开始。

负责人听这一长串就受不了,仿佛回到当年那个英语听力前那跳也跳过不了的“衬衫的价格是九磅十五便士,所以你选择b项”,直接“滥用职权”快进到念题目的部分。

第一题,请听题楚庄王时,不断向中原用兵,与晋国争夺霸主地位。公元前606年,楚庄王伐陆浑之戎,阅兵周疆,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军,楚庄王趁机向王孙满问九鼎之轻重。这反映了什么

a中央集权得以加强

b血缘纽带得到加强

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

d宗法制度受到冲击

楚庄王

这题确定不是在扒他的过去吗他看着题,一狠心决定去答题。

“此题应当是选第三个。”他答道,尽力无视身边那群周朝的天子还有旁边的晋国国君那炽热的目光。

正确,春秋之时,周天子的地位逐步下降,诸侯的地位逐步上升,春秋五霸问鼎中原,到战国之后,战国七雄为了发展自己的国土,发动战争,礼崩乐坏,最终在公元前256年周赦王病逝,周被秦所灭,长达515年的东周就此灭亡。

东周原来存在的时间这么长的吗比后面的朝代长命多了,不过这五百多年都是诸侯分裂割据的时代,前有春秋后有战国,却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,各种学说都在这个时候登场。

儒家法家墨家到西汉时期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儒家才在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负责人摩挲着自己的下巴,看着身边乌泱泱的人群,每一个人都代表着某一段时间的历史,现在他算是懂了那句“历史书上短短几句话,就是某个历史人物的一生”。

一句“长达515年的东周”,背后涉及到成百上千的历史有名人物,还没有算上平民百姓。想通这一点后,他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。

第二题,请听题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,“以私恩自裂地,分其子弟”为列侯,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,分别求属于汉郡。材料体现了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是

a实行嫡长子继承制

b颁布推恩令

c设立中朝

d设置刺史

还没有等题说完,刘彻拍了拍旁边的按钮,这题他熟 “推恩令的那个选项。”

负责人

他默默地提醒道 请说出具体的选项。

刘彻抬头一看 哦,第二个,朕亲手执行的,怎可能不知。

此题正确,西汉初期诸侯王只能将封地和爵

位传给嫡长子,尽管在汉文帝和汉景帝两个人都采取削藩相关的措施,但是等到汉武帝即位时依旧威胁到中央集权,因此在公元前127年,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建议,颁行“推恩令”。

深受到诸侯分裂割据之害的东周天子默默地拍拍掌,他们这算是给后人一些经验了,看上去后面的制度基本都是沿用前朝,再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改进。

都是跟各位帝王相关的,也没有什么难度啊,不知道后面有没有上升一点难度的题,给这群人整点具有现代特色的题。

现在刚刚开始,题简单也没有问题,希望不要难度直接飙升。

第三题,请听题柳宗元认为 “秦有天下,裂都会而为之郡邑,废侯卫而为之守宰,据天下之雄图,都六合之上有,摄制四海,运于掌握之内,此其所以为得也。 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

a柳宗元肯定分封制的进步作用

b柳宗元极力反对郡县制的实施

c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的意义

d柳宗元认为秦成功之处在于家天下的实行

大家都将这道题交给这道题的本人柳宗元,此人记忆力应当是极好的,况且还是他自己写的,所以他肯定是能够答出来。

柳宗元本人回忆半天,也没有回忆出这到底是自己写的哪篇文“看着十分眼熟,是在下所写,但一时间竟是想不起来,时

间已经过去太久太久了。

他看了看,遵循自己的本心,选了一个答案应当是选第三个,大唐既已推行郡县制,那必不可能觉得分封制是正确的。

答案正确,此题创作背景为柳宗元被贬至永州,彼时的唐朝藩镇割据,藩镇想要恢复分封制,反对郡县制,分封制论调起头,

这个时候,柳宗元写下这一篇封建论,以此来肯定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其实是历史上的必然。

“咦,原来是在永州写下的,惭愧,就记得永州八记了。”柳宗元抱拳坐下,他看着这道题,感觉有些胃疼,想起来一些不太美好的回忆,完全不想想起当年贬谪的经历。

接下来这道题,好像有一点跟数学有有关系,又好像非常符合

远处有两个人吵起

来了,一看,便是一个诸侯和后面的一个帝王,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这一个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,离得太远,只能看得见人影,看不清楚这两个人到底是谁。

分封制非是历史糟粕,它存在便有存在的价值,汝看后人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,不也在封一些亲王吗所以一棒子打死,其实是不可取的

分封制能够被郡县制取代,只能说明它的确是有些不好的地方,所以对于我们来说,郡县制才是主体,封王只不过次要的,有些人甚至没有实权,因此这件事争论毫无意义

负责人 “精彩。”

诸侯那你说说,为什么这般反驳

帝王“天子就应该有天子的样子,怎么因为这种事情,而将让皇权低微,诸侯群起”

旁边默默中刀的一个周天子出来劝架,让这两个人歇一歇,不要在这个地方吵架,影响别的人做题了。你一点都不像一个天子,你说什么

周天子

第四题,请听题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,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,经济的衰荣,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。”这强调了

a小农经济的重要性

b古代农业的落后性

c重农抑商的必要性

d家庭手工业的重要性

一大堆人同时按下按钮,不约而同地答道 “此题选第一个。”

负责人好吧,没有一点难度在里面呢,真的是,即使用上函数变量,也没有一点难度。古代的平民百姓似乎都是农耕为主,想想也应当是农民为上,古代农业落后自然不可能,重农抑商那更不可能。

第五题,请听题 “二重证据法”是指文献和考古相结合的方法,是综合利用纸上之材料”和“地下之新材料”的历史研究方法。以下相关史料的比较研究,最符合“二重证据法”的是

a远古女娲造人的传说与汉代画像砖上的女娲像

b回忆姜寨遗址的发掘与陕西临潼姜寨遗址

r

d史记殷本纪与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卜辞

众人 “啊

赢政看着这道题,目光移到旁边的扶苏身上,扶苏摇摇头,有一些他也未曾听过。

纸上材料应当是文献典籍,地下新材料应当是文物,此二重证据法应当是说文物和文献典籍之结合,所以应当是选第四个朱元璋对此题势在必得,直接抢答,他哈哈大笑起来, 定是此答案

回答正确,历史史料分为文献史料、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。文献史料包括文献典籍等等,实物史料包括遗址、建筑、陵墓、文物等等,相对于另外两种史料来说,更能真实地反映历史,因此实物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,同时证明是文献一些历史是否可信。

“原来如此,文献典籍都会带上编撰者的个人思想,而且有一些文献还加了一些应当并不存在的事情。”武则天想起旧唐书和新唐书的区别,看着新唐书的一位编撰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,意有所指, “毕竟后人也并不是亲身经历过的,怎么就跟前人所写的史料存在差异呢明明是历史,就不应当改变。

她微微一笑,语气温和 不知永叔您此有什么高见

欧阳修轻轻咳了两声,答道“大抵是传着传着谬传了一些并不存在的事情,自然,结合历史文物来看历史是一个好方法。”武则天移开她的视线,点点头 “是啊,这样就能够将一些谬传的事情给纠正回来。”

气场好强,不愧是千古第一位女皇,负责人连忙往旁边挪几步,这算是不是在编排别人结果被正主看到,直接火葬场了。事实告诉我们,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乱编不会被别人打,实际上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看见了。阿门。

第六题,请听题王安石变法以“理财”、 “整军”为中心,涉及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社会、文化各个方面。变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是

a解决藩镇割据的基础,以巩固统一

b整顿政府官僚机构,提高行政效率

c消除国家边防压力,解决财政危机

d加强国家的管理和控制,富国强兵

说起来王安石变法,王安石变了个什么法,变法的背景是什么

来着

负责人大脑看似一片空白,实际上是真的空白,他看着题一时半会都没想起来,这道题别的人都不会答吧,只有王安石那个朝代的人会应该。

然而一个都没有出来,再一看当事人,自己都忘了自己干了什么,在地府待久了是不是记忆力都不太好啊,看这都几个了。

当时北宋因为变法闹得还不可开交,一个司马光,一个王安石,两个党派的代表人在朝廷上争得不可开交,直到宋神宗去世,高太后听政,任用司马光为相,新法全部被废除。

负责人偷偷摸摸地找到变法的背景和标准答案,恶补了一下历史,不然跟他们聊天都会聊着聊着一脸迷茫,答也答不上来。见没有人回答,无奈之下,王安石只得站出来答题此题选第四个。

他说完就跟着司马光两个继续讨论当年的变法到底有什么弊端,有什么成效,当时两个都是当事人,身在局中并不能看清楚这件

事情的全貌,如今跳出来,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反思,两人冰释前嫌,一起研究当年的变法。

简直跟个现代的史学家一样,用旁观的角度去看,仿佛自己并不是当事人一样,要是让当年的那些官员看到两人其乐融融地讨论一些事情,怕是觉得自己走错地方。

回答正确,在庆历新政失败以后,北宋依旧处于积贫积弱的局面,朝廷内外都渴望改革,这时王安石提出改革,实行新法以加强对国家的管理和控制。

现在涉及到具体事情的怎么都是当事人来回答问题,别人怎么不出声,负责人坐在一旁看着史书,才意识到这件事情。

第七题,请听题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载 自古三公论道,六卿分职,并不曾设立丞相。自秦始置城乡,不旋锺而亡。汉、唐、宋因之,虽有贤相,然期间所用者,多有小人专权乱政。为此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

a三省并立

b削弱敌方

c废除丞相

d设立内阁”

朱棣比朱元璋还要早先按下按钮这题选第三个,父皇他废除丞相。

话音未落,便收到朱元璋的视线,他动作僵硬地看向朱元璋 “父皇,有何事要跟儿臣说的吗”“无事,就是想要问问你,靖

难之变是什么回事”朱元璋看着朱棣。

朱棣

旁边的建文帝朱允蚊悄悄地坐在一旁,不想参与这件事情,他后面才知道朱棣即位后干的事情。

回答正确,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爆发,朱元璋意识到相权过大,皇权旁落,同年废除丞相制度,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。

胡惟庸案这个词怎么有点耳熟,是不是明初朱元璋杀了几万人那个案子

002冷不丁地在负责人身后出声嗨还记得我吗

记得,你就算是魂飞魄散我都记得,啥事情啊。负责人没有回头,边翻卷子边问,你这个时候才来凑热闹

可不是嘛,哦对了,胡惟庸案是不是牵扯到一大堆人